住院期間一次擠1-2c.c.
回家後小毛外婆看到嬌小的小毛不忍心
從5-10c.c開始瓶餵配方奶(業務送的S26)
而我還在用空針擠初乳
左邊因為親餵成功
乳腺通了,可以擠得比右邊多些
全用手擠不是辦法?(產前完全沒有考慮哺乳問題,故沒有事先買擠乳器)
產後第四天打電話給Janice詢問擠乳器品牌
Janice問我:有排空嗎??不然脹奶會很痛,趕快給寶寶親餵吧!寶寶牌吸乳器是最好的,夜間11點到清晨6點是刺激泌乳的最佳時機,有沒有起床親餵or排空??
完了,剛出院還昏昏沉沉,搞不清楚擠乳的頻率,也沒半夜起來擠奶
當天下午右邊果然出現石頭奶XD(證明有分泌乳汁,只是乳腺不通,堵住了)
家人趕快去買六甲村胸部熱敷袋
熱敷完再按摩推開
有多痛呢??跟生產差不多呀,眼淚直直掉
只好啟動美樂的漢堡機
幸好,一用就上手
神奇地胸部不硬了,漢堡機有清硬塊的功能
於是開始有擠乳器作伴的生活
很認命地有空就開始”工作”
寶寶睡旁邊 絲毫不受馬達聲影響
寶寶還不太會用親餵模式時
我只好用擠出來餵他
餵食→寶寶入睡→媽咪擠奶
每天都是這種循環
媽咪根本睡不飽(表姐說她餵配方奶,寶寶睡覺她也睡,月子睡得好耶)
有時候寶寶一哭鬧,哄他沒時間擠奶
S26就要支援
擠得不順利時
心情就會低落
小毛外婆說我幹嘛為了幾滴奶得憂鬱症,喝配方奶也很好呀
努力擠奶就是為了給寶寶喝母奶嘛!配方奶哪能跟母奶比XD
看到網友們很快就全母奶
羨慕之餘只能無奈地努力追奶
長輩的不配合也是阻力之一
小毛外婆、奶奶處在配方奶興盛時期
完全沒有餵母奶,也覺得餵配方奶超方便
不知道我在堅持甚麼?!
時代不同,觀念在變
喝母奶才是對寶寶最好最健康的方式
但是初期奶量不足,搞得我壓力很大
寶寶只要喝配方奶的比例高於母奶,我就會很自責
月子裡的寶寶哪個不哭鬧的
但不是每次哭鬧就是要喝奶
外婆三不五時餵奶(醫院護士可都說要定時定量)
間隔2-3小時就要討奶
讓我更神經兮兮
也無法好好追奶
夜裡餵完寶寶喝配方奶,洗完奶瓶我就要開始擠奶工作(準備下一餐)
在1月寒冷的夜裡
硬是要擬出些存量放冰箱
某天清晨四點小毛外公起床看到我
問我怎麼不好好睡覺,坐月子不是該好好休息嗎?!
精神不濟的我仍然知道我有衝奶量的使命(咬牙握拳….)
幸好準備的奶瓶是貝親母乳實感寬口徑奶瓶
寶寶使用後不會有乳頭混淆問題
產後約一週開始嘗試親餵
也搞不清到底有沒有喝到奶
就算是安撫作用也很好(小毛沒多久就會從哭鬧模式變成睡眠模式)
但ㄋㄟㄋㄟ一拿開就醒來XD
滿月後外婆發現奶嘴有塑化跡象(每天消毒N次)換了去舌苔的新奶嘴
然後…寶寶就不願意親餵了XD
媽咪正式踏上瓶餵的不歸路
每天窩在房裡擠奶很鬱卒
奶量也不見得提昇
滿40天出關參加學妹婚禮
奶量反而增加
可能是受情緒影響
之後寶寶回診或外出辦事
坐自家車我都會在路程上擠奶(漢堡機可以裝電池)
甚至上班後搭火車通勤
在大外套下我偷偷塞了擠奶器XD
多個50-60ml我也很開心:P
奶量就在我堅持下慢慢追上來
上班前開始調整寶寶作息
隔四個小時才餵奶
間隔拉長,媽咪沒壓力
自然而然就全母奶囉^^